古诗大全

  • 《一落索·眉共春山争秀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非:不是。浮云:天上的云。闹:喧哗。
    ②人何处:所思念的人在哪里?
    ③乱流:从江中截流横渡。趋:疾行。媚:优美悦人。中川:江水中间。

  • 《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以成咏应制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大都:不过。宫黄: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,又称额黄,是一种淡妆,这里指桂花。直恁:竟然如此。
    ⑶秋收:一作“秋成”。子:指粮食颗粒。
    ②倚:依。一作“欹”。金徽:金饰的琴徽,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。这里指琴。谪仙:谪居人间的仙人。螺杯: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。灵芝:菌类植物。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,故称仙草。

  • 《无题·相见时难别亦难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人何处:所思念的人在哪里?
    ②不觉晓:不知不觉天就亮了,晓:早晨,天明,天刚亮的时候。
    ③惶恐滩:在今江西省万安县,是赣江中的险滩。1277年,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,所率军队死伤惨重,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。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。零丁:孤苦无依的样子。
    ①连州:地名,治所在今广东连县。村墟:村落。墟,即虚,集市。郡楼:郡城城楼适:偶然,恰好。俚歌:民间歌谣。俟:等待。采诗者:采集民谣的官吏。

  • 《七谏 其一 初放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③颦:皱眉。啼痕:泪痕。


  • 《论语·为政篇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
    ②大都:不过。宫黄: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,又称额黄,是一种淡妆,这里指桂花。直恁:竟然如此。
    ③塞上长城,比喻能守边的将领。衰鬓:年老而疏白的头发。斑: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。

  • 《好事近·咏梅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檐:房檐。
    ③水国:犹水乡。临水城邑。树杪:树梢。杪:一作“上”。
    ③控弦:开弓。的:箭靶。摧:毁坏。月支:箭靶的名称。左、右是互文见义。接:接射。飞猱:飞奔的猿猴。猱,猿的一种,行动轻捷,攀缘树木,上下如飞。散:射碎。马蹄:箭靶的名称。
    ②荦确:怪石嶙峋貌,或者坚硬貌。铿然:声音响亮貌。

  • 《赠别王十七管记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一窗间:指画幅不大。
    ④寄:居处(chū),托身。轩: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。抚:持。
    ⑴曲项:弯着脖子。歌:长鸣。
    ②内人,宫中歌午艺妓,入宜春院,称“内人”。

  • 《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②天公:造物主。抖擞:振作,奋发。降:降生,降临。
    ⑷四海:指全国。闲田:没有耕种的田。
    ①小娃:男孩儿或女孩儿。艇:船。白莲:白色的莲花。

  • 《箜篌引 / 野田黄雀行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⑫一朝蒙雾露: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。蒙:受。分作沟中瘠: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。分:料,估量。沟中瘠:弃于沟中的枯骨。如此再寒暑: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。百沴自辟易:各种致病的恶气都自行退避了。这是说没有生病。
    ①晚岁:作者时年五十六岁,故称。金罍:泛指酒盏。
    ①早岁:早年,年轻时。那:即“哪”。世事艰: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。“中原”句:北望中原,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。中原北望,“北望中原”的倒文。气,气概。
    ③汉:天河,银河。《迢迢牵牛星》中有“皎皎河汉女”,即为银河中的织女星。依:靠着,依靠。《说文》依,倚也。

  • 《白马篇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 
    ①  石钟山: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,有南、北二山,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,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。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,正确的说法是:“盖全山皆空,如钟覆地,故得钟名。”今人经过考察,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它具有钟之“声”,又具有钟之“形”。彭蠡:鄱阳湖的又一名称。郦元:即郦道元,《水经注》的作者。鼓:振动。搏:击,拍。洪钟:大钟。是说:这个说法。磬:古代打击乐器,形状像曲尺,用玉或石制成。李渤:唐朝洛阳人,写过一篇《辨石钟山记》。遗踪:旧址,陈迹。这里指所在地。南声函胡:南边(那座山石)的声音重浊而模糊。函胡,通“含糊”。北音清越:北边(那座山石)的声音清脆而响亮。越,高扬。桴止响腾:鼓槌停止了(敲击),声音还在传播。腾,传播。余韵徐歇:余音慢慢消失。韵,这里指声音。徐,慢。得之:找到了这个(原因)。之,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。尤:更加。铿然: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。所在皆是:到处都(是)这样。是,这样。
    ②划然:忽地一下。轩昂:形容音乐高亢雄壮。